殿、奠

日前有朋友來電郵,問我應用「典定」還是「殿定」,「典基」還是「殿基」?

我答道,兩個都錯了,應該是「奠定」和「奠基」。

「殿」、「奠」、「墊」在廣東話及普通話裡均是同音,所以也比較容易用錯。以下簡介三字的分別:

殿

一、高大的建築物,特指教徒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房屋。例如佛殿、宮殿、三寶殿、大雄寶殿、金鑾殿。

噢,甚麼,你想問「大雄寶殿」和「金鑾殿」的分別?大雄寶殿是佛寺中供奉佛祖的大殿;金鑾殿是皇宮正殿。所以「殿」果然是和帝王及神佛有關的。

三寶殿也是佛殿,人們多到佛殿求取幸運,所以有「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句諺語。(字面意思是來佛殿,當然有所求;喻意是來找你,當然是有所求。)

二、排在最後的。例如殿後、殿軍。留意「殿軍」有三個解釋,可以是行軍時走在最後的部隊,可以是競賽入選的最後一名(例如第四名),也可以是競賽中的最後(即包尾)一名。



一、用祭品向死者致祭。例如:
祭奠——為死去的人舉行儀式,表示追念,如祭奠英靈,袁枚《祭妹文》是為祭奠亡妹而寫。(《星島日報》)/驃叔辭世,靈堂之上,馬圈及影視圈名人紛臨祭奠,極盡哀榮。(《星島日報》)
奠酒——祭祀時的一種儀式,把酒灑在地下,以祭奠死者或鬼神
奠儀——指送給喪家用於祭奠的財物
有時在殯儀的場合,我們也看到很大個「奠」字,你有沒有想過那意思是甚麼?現在該明白了。

二、確定、建立。例如奠定基礎,奠基典禮、奠都北京。那位寫電郵來的朋友,問的都是這個解釋,所以該用「奠」。

知不知道甚麼是「奠基」?那是為建築物打下地基。這個詞語也可比喻為重大事業的開始。例如:。《經濟學人》認為倫敦的興旺,奠基於二十年前戴卓爾夫人堅持金融開放。(《星島日報》)/(這篇文章)不但道出了魯迅在藝術上的刻苦探求,同時也說明他作為現代文學奠基人的深遠而廣泛的影響。(《星島日報》)



一、用東西支撐或鋪補,使加高、加厚或平正,或起隔離作用。例如:把桌子墊高些;熨衣服最好在上面墊一塊布。

二、墊子。例如:靠墊;坐墊;草墊;氣墊。

三、臨時填補空缺。例如:正戲還沒開演,先墊一齣小戲。

四、暫時替人付錢。例如:墊付;墊支;墊款;書錢你先墊上,明天還給你。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