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

 

2006-09-08

近來,發現自己一向都喜愛尋求真實,而其他人又不一定會尋求真實。

舉例。有些樓盤廣告宣傳自己擁有六星級會所,又或有一個華麗的玄關,令一些準買家怦然心動。可是,我會想,這會為我帶來真實的快樂嗎?我會否為了這些漂亮的死物,而賠上了十年的生命,為銀行打工付息?有會所有玄關,但卻生活勞碌,毫無餘閒的彈性,我又真的會快樂嗎?如果我把這十年用來看書或過自己喜愛的生活或四處旅遊,是不是比對著這些死物快樂呢?

又例如有些人愛穿皮草,覺得披著一件動物的皮在身上,就很快樂。但我會探究這是否真實的快樂?為了這皮草,背後造成多少動物的苦難?我披著這塊皮毛,到底應該是一份光榮,還是一份恥辱?是否榮在物質,恥在心靈?那到底是充裕還是匱乏?

再例如正職等同有保障論。看事實,有些返正職的人,每天工時超長,結果不只沒有時間好好進修,甚至勞壞了身子。偏偏我們身處於知識型經濟的時代,科技和知識日新月異,社會的需要轉變急速,今天優渥的職業可能是明日黃花,到時候你既沒有新知又沒有健康,還有甚麼可以保障你?

但很多人總是這麼表面,這麼短視,而沒有去探究內在的真實。更甚者是有些人明知內在的真實和表面不符,長遠的境況和短視不一,但還是去擁抱表面,擁抱短視,一副今朝有酒今朝醉——始終,大部分人都追求剎那快樂;而再者,身邊的人大都是表面和短視的,做表面的事,才能得到他們的認同,才能一起陶醉。

這就像一個補習學生,他跟補習老師說想下棋想打機。但補習老師是不應該就此陪學生下棋和打機,因為這雖然能夠在一時間令學生快樂,能一時間滿足學生的需要,但他知道這對學生長遠來說是損害,補習老師探究了這個真實。這例子雖然簡單,大部分成年人都理解,但可是到他們實踐自己的生活時,卻又像這個學生一樣,只求表面和短視,只求一時的陶醉。

要尋求真實,就要去除雜念靜思。外間充滿誤導人心的廣告、色情不良的雜誌、文思不清的語言,被它們紛紛包圍,重重遮蔽,你又如何能夠靜思,如何能夠尋求真實?而這種去除雜念靜思的功夫,就是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