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和社會貢獻

 

2007-01-10

這兩年自己的財富不斷增長,看著那個戶口數額,有時也會反躬自問,究竟自己為社會作了多少貢獻,是否配得這個財富?

其實當中不少是從股市賺回來的。那並不是我的努力。光看我的勞力,光看我為社會作的貢獻,我想真的不值這個價錢。我算走運了。亦因為感到自己不值這個財富,所以即使遇上熊市,身家萎縮,也較能處之泰然。

我看見有些大學生畢業不久,便去買樓;由於工作的日子尚淺,積蓄有限,所以要向銀行舉債,因而要負擔很重的利息,尤其是那些買新樓的。有時或者會覺得他們很慘,不斷蝕息(尤其對比我在不斷賺錢),但其實那又是應分的。他們可以和我一樣問自己,觀乎自己對社會已作的貢獻量,社會是否值得給自己那一個(高級)住宅單位?其實他的貢獻還未夠,那單位他是不配的,但他卻買下來,所以也難怪他供得很辛苦。沒這麼大的頭不戴這麼大的帽嘛。

如果一個社會新鮮人一出來做工不久,便可以不用借債買樓,那社會未免太厚待他了。他的貢獻甚至尚未配得起那些建築工人建築的勞力,以及建築材料的成本。

最慘情的是,到他們醒悟到自己不配擁有單位,沒有能力供款時,並不能說句處之泰然便放手。那時樓市可能已跌,售樓所得不夠還銀行債務,要負債上身。

我不抱怨自己沒有豪宅或新樓住。我反思的是我對社會的貢獻還不夠,甚至是我對地球的貢獻還不夠,那不是我應得的回報,我受之也有愧。這是我們這些沒樓族或沒靚樓族,可以勸勉自己的地方。

但我相信隨著我繼續努力,終有一天社會會回報我,給我足夠的財力擁有一個單位——不是太豪的那種啦。

同樣思維也可應用到買名牌手袋,有些人在學生時代已花巨額買手袋,其實她自己為社會作了甚麼貢獻,配擁有那項奢侈品呢?她只是借用了父母或男朋友的勞力吧,自己也未必安樂。我想她們可以待自己在社會工作,有所貢獻,獲得薪酬了,再買一個獎勵自己也未遲。其實很多香港人講生活質素講享受,卻忽略了自己究竟有多少貢獻。而到最終,有社會貢獻的人,才得到最大的收穫——那是心靈上的富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