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商界高層的話語反思

 

2007-06-29

一位商界高層宴請我和一些EMBA同學一起午膳,首先想謝謝他的邀約。他在席間談到一些他的看法,摘錄如下,我也加上一些反思:


一、 對教育的看法

「新一代越來越多不上進的懶惰學生,其中部分為新移民,因見父母也是索取綜援,心想自己未來也可以索綜援,故不用努力。而他們又把這種不努力,在學校裡傳給其他人。

可以想像,未來索綜援的人會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最近內地的豬肉和雞蛋漲價,可以期望內地的物價未來仍會不斷上升,因此香港人買豬肉和雞蛋之類,只會需要越來越多錢,由此推算每人獲綜援的金額也要上升。

因此,綜援會從兩方面上升,索取的人會上升,每人索取的金額會上升。(阿東按:同時,交稅的人下降,因人口老化及有一些年青人不工作。這是一條未來需要解決的方程式。)」

我想起高靜芝早前說,現在香港的薪俸稅,每日收入是一億;福利開支,每日也是一億。當然其他如警察、醫療、教育就靠利得稅。但從以上可見,未來這個平衡有隱憂。香港也不可輕易提稅,一來那鼓勵更多人不工作,二來那會鼓勵企業改而設在上海、新加坡。這真是個棘手的問題。

老實說,我也不想去養那些不做事的青年。我一直認為,這是香港未來極大的問題,甚至令我有意離開香港。

可是,我們怎樣才能鼓動他們努力起來?說他們懶惰不好,但難道現時所謂精英的朝九晚十二生活,又是好的嗎?我們首先是把那工作的門檻定得太高了,已經完全違反自然,破壞健康。第二,我們亦不宜以生活條件優渥來利誘他人上進,因為那會加速地球的環境惡化。精英那種不環保的生活本身不值得鼓勵,儉樸的生活才值得鼓勵。第三,精英做的事也未必是對世界有利。對參與零和遊戲的炒輪大戶,我也不肯定是否對世界有貢獻。Primary和Secondary Industry的貢獻或許是明顯的,但Tertiary Industry的貢獻……我有時也不免懷疑。另外,很多企業都在做壞事,餅乾/薯片業餵人吃反式脂肪,飲料業餵人吃白糖。工作無貢獻或負貢獻,再加上精英不環保的生活方式,整體來說他們的存在對地球可能是負面的。

要找一個較好的原因,來吸引那些不工作的青年改變現時的生活方式。


二、 對民主的看法

「若有七成人接受過高等教育,他才接受民主。不然還是由精英處事。」

這點我不同意。首先,我們在董建華時代遇上過不民主,我們並不認為這是好事。董建華曾說這陣子已沒提八萬五,所以此政策已不存在。這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可是,縱然大家認為董建華不適合任特首,但在小圈子選舉下,他還是高票連任。這一來對香港的施政不好,二來亦令民眾反感。如果有民主,至少有機會撤換一個不稱職的人,至少也有空間讓民怨得到疏導。

第二,市民有民主訴求,需要處理。這亦可能涉及基本人權的道德問題。

第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所作的決定,不一定就是對,現時的高等教育對倫理道德問題的探討相當有限。更何況,在現在的小圈子選舉中,各選民也不一定是受過較高教育,難以服人;而即使他們受過高等教育,因對道德倫理向來缺乏關注,他們也不一定以社會利益的角度出發,而可能只是為自己或所屬界別尋求利益,亦即尋租行為。民主反而可能減輕這種問題,較可能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

他亦表示內地政府不會想多為香港煩心,不過我認為香港佔全國人口5%,即使不說經濟力量及對台灣甚至國際的示範作用,它本身的分量也不是小的,故我不認為內地會不理香港。


三、 對邊緣化的看法

「香港不應常想著邊緣化的問題;香港是沒有實力和整個大陸競爭的,不如想想怎樣令香港人過得好就是。」

但前提是,究竟怎樣謂之過得好?不丹的「快樂指數」很高,那是不是過得好,我們以不丹為目標?又還是有錢就是過得好?那反過來是不是就要擔心邊緣化的問題,邊緣化就沒錢了?又或者,健康就是過得好的指標?所以要推廣有機耕種和禁用味精?

這個問題仍要深化。


四、 對股市的看法

「股市不會一直上升,投資者總要沽貨獲利。」

這只是說對了一半。第一、舊的投資者沽貨獲利,但世界上會有新的投資者。例如最近的油元是新投資者,又或者任何新的大學畢業生都可以是新的投資者。內地政府想成立像淡馬錫的投資機構,那亦是新投資者。因此,舊投資者沽貨獲利的問題並不是這麼嚴重。

第二、投資者沽貨之餘,空出了的金錢很多時還是要找新的投資。尤其是基金,持有現金多數會跑輸其他基金,所以基金不敢沽貨,就算沽了某股票,多半也要把所得的金錢買入另一隻股票,因基金也找不到回報更好的東西。更根深的問題是,各國政府傾向印銀紙,而不是回收銀紙,銀紙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值錢,故需要持有股票來保值。

但我覺得值得擔心的是再發生如沙士或911的事故,那可以令股市下跌四成或更多。

這裡只是談談我腦中的浮想,不代表一定不同意他的說法,也不代表他的說法有問題。摘錄於此,是希望大家一起思考一下香港的前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