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說法的智慧(真愛、快樂、成就、生死、組織化)——印度潘嘉

 

2009-01-16

今晚出席了「流動生命夜——沉默說法的智慧」,由周兆祥、吳群心主辦的機構「流動生命」舉辦,地點在中環擺花街。

這項活動是紀念趙來發的;他師承印度Poonjaji(潘嘉)大師,領會了以沉默來弘道的智慧,為紀念恩師,他還著了《為沉默說法》一書。我們在他離世後八天,探討這一套沉默的哲學。

周兆祥總結了一些Poonjaji的教導,我摘錄如下,並寫下一些我的詮釋(那可能完全曲解Poonjaji的原意,純粹是我的想法):



WHAT IS TRUE LOVE?

I don’t even call it love. When you utter the word ‘love’, if you carefully watch, you will see it is taking you to some previous experience which took place in the past. As far as my experience goes, it’s not even love, not even love. It is something else—a fullness as when there are no waves in the middle of the ocean. The word ‘love’ is misused. There is love when there is no lover and no beloved. No subject, no object. This is true love.

這裡以最後幾句最為重要。我可能完全曲解的詮釋是,如果你有一個愛的對象,那其實已不是「真愛」,因你已經有所判別,只是愛自己選的某個或某些對象——你其實是有私,是愛自己而已。「真愛」應該沒有判別特定的對象,你愛的是整個宇宙,這樣的愛應是心無漣漪。

當然不是人人要追求這樣的境界。此外,我的這個詮釋應是曲解的。



HOW TO BE HAPPY NOW?

…This suffering denotes that you are digging in the graveyard of the past. If you don’t touch the past, you can’t be unhappy. If you are living in the present, you are happy. In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who are you? You are bliss.

很多人不高興,是因為為過往的事而耿耿於懷。不過如果你能夠只留意當下,其實可能沒有甚麼不高興的。如果你只留意你眼前的一個紅燒豆腐煲,你其實可以好好細味那豆腐的美味。只要拋棄你的過往,不被過往纏繞,你的不高興或suffering可以大為減少。



WHO ARE YOU?

這段的英文原文較複雜,我用周兆祥說的方式寫出來(當然經我曲解)。人是甚麼?人就像波浪,剎那間起浪頭,有些浪起得高(人生精彩),有些較低,但最後還是息滅,回歸成海洋的一部分。這就像趙來發,他的遺體又變回大自然的一部分了。這不是Poonjaji獨有的說法,很多新紀元運動都有類似說法。

既然終歸還是息滅,那你又何必在意這個浪打得高還是打得低?Poonjaji還有另一個說法:人人都在候機室,等待乘飛機去另一個地方(死亡)。Poonjaji說他也差不多要上飛機了,為何還要做這麼多?

世界就是如此,你早晚都會死,你做的一切或賺的一切都帶不進棺材;也許你認為可以留給他人或助益他人,但這些他人也一樣很快就死,那做來幹麼?這也是EMBA校友Stephen Li的想法,好像見晴也曾有類似說法,我也不是沒有想過這一點,大家用我的字典會死,不用字典也會死,那做這些字典來幹麼?

周兆祥整理的Poonjaji筆記中,開宗明義就是「Nothing has ever come into existence. Nothing has ever happened.The truth of the universe is Silence.」

Stephen Li甚至覺得這個世界毀滅了也沒相干,想法和Poonjaji有相類之處,我也不容易辯倒他。

我承認這說法有合理性。但我想提出一點:是的,你可以不建立甚麼,建立了也可能真的沒有用。可是,你不建立之餘,卻不可以選擇破壞——你要給其他仍想建立的人,有建立的自由。具體點說,你可以甚麼都不做,但請不要留下巨大的ecological footprint,污染了環境,令其他仍有意做建立的人,沒有建立的自由。剝奪了他人的自由,便有問題。

會上一位朋友分享了一個早前收到的powerpoint(我好像也有看過。)powerpoint裡,一些和尚一筆一筆在沙上畫了美輪美奐的寺廟,大家都歎為觀止。可是和尚最後卻用泥鏟把沙填平,圖畫回復成原來的泥沙。我現在拿這個例子來借題發揮,我認為和尚這種精神是可以的,他們沒有把那些泥沙污染了,下一手想畫畫的仍可畫。最怕的是他們像熱衷污染環境的我們,把泥沙弄得一塌糊塗,烏糟邋遢,下一手再沒有畫畫的機會。所以雖然世界可能遲早毀滅,我還是叫Stephen Li不要吃肉,以免污染環境,令後世仍想建立的人,失去了建立的機會。

也許我這種說法會被貶為仍是有執。

周兆祥也對這種甚麼都不做的說法存疑。如果自己明明是有某些才能和恩賜,卻不做些事幫助他人,是否太過自私和麻木呢?這也值得大家思考。這其實和我的說法也有共通點,我說不要因破壞環境(令世界倒退)而剝奪了他人發展的自由;另一反面是如果你不幫助他人(令世界前進),他人便可能沒有以你的成果作基礎來發展的機會,同樣是剝奪了他人發展的自由。



這裡說的是成就,浪的例子其實也可以用來說生死。我們本來出自海洋,因不知名的力量,我們變成了一個浪頭,最終我們只是又回歸到海洋。有些人或者能夠通過這個比喻來接納死亡,對死亡的介懷或恐懼減少。我不知道你會否是其中一個幸運兒,但我今晚也想把這些文字記錄下來,希望能給你靈光一閃的機會。

真抱歉,說到這裡又不能脫離基督教。有人或覺得回歸海洋也不是值得恐懼,可是萬一那些保守派基督徒說的是真的,死後並無回歸到海洋的安寧,卻是在地獄裡受無盡的折磨,那如何是好?內心仍然不安。

可以說,保守派基督教真是十分麻煩。我只能這樣分析:他們那種暴力教條,絕對充滿"absurdity",幾可肯定是假的。事實上,若他們所言屬實,他們也永遠不可能身處所謂的天堂——當知道九成親友都在地獄永遠受苦,他們有可能快樂嗎?他們如果仍認為有可能快樂,我想這樣邪門和違反良心的宗教,你也寧死不要加入吧。以挪亞洪水淹沒無數動物和小童也算公義,也是益顯了此教的absurdity。其他例子也不浪費篇幅臚列於此了。



最後要討論的一點,是關於組織化。組織化本來能把創辦人的理念發揚光大,可是很多宗教和組織,結果卻可能是乖離了原本創辦人的想法。童軍是一個顯例,童軍的組織化令這種活動由英國擴展至世界各地,是發揚光大了,可是現時的童軍在外幾乎要帶菲傭幫手,流連的地方多是冷氣地方,這和原本要培訓的野外求生技能是兩碼子事,創辦人九泉之下看到,也不知是喜是悲。同理,一個有趣的問題是:耶穌和佛祖看到今天的基督教會或佛堂,你估會有多少的「滿意度」?組織化雖然能發揚發大,但卻不一定是發揚光大,可能是遠離教主的原意,變成發揚黑暗。

也許Poonjaji早就明白,若發展一個Poonjaji組織,早晚只會乖離他的思想,所以他一直都不去壯大規模,而且也明令子弟不得在他死後創一個Poonjaji組織或Poonjaji教。

我有一點想法。我尚且用排毒療法作為例子。我假設台灣的甲醫生已是排毒大師,他並很有規模和很有組織地在各地推行排毒療法。但這有一個問題,就是扼殺了市場新進者。假如甲醫生不是這樣規模化和組織化地拓展其事業,那本來就會是他在台灣搞自己的一套,南美又會有另一個排毒大師乙醫生搞他的一套,各自用自己最好的一套排毒方法傳授子弟、感染子弟,這可能是最理想的。可是當甲醫生名聲太響及組織太大,那就成了一個品牌,連南美的人也紛紛跟隨甲醫生的一套,乙醫生就沒有發揮的機會,浪費了他的才能。這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甲醫生根本無法做到這麼大規模的質量監管,樹大有枯枝,南美的分部可能搞得很差。

百佳或惠康等也是類似例子,他們組織太強,結果便扼殺了本來有能力做得好的市場新進者;同時他們自己又未必做得好,百佳以前的油魚就是一例。

宗教也如是,現在宗教思想都被兩三個大宗教壟斷了。他們成了品牌,很多人眼見品牌就選擇追隨;如果他們不是這麼有規模,其他哲學的生存空間也許就較大;而又由於這些宗教的組織太龐大,不可能作全面的質量監管,以致在世界各地出了不少枯枝。

有人說消費者會思考、會選擇呀,有好的選擇,即使規模較小,他們也會選擇;但消費者沒這麼多資訊和時間去做思考,最後很多都只能向大品牌靠邊站。

把這個例子連結到翻譯社的生意,由一個大一統的翻譯社去壟斷全球市場,可能會差於香港和南美各自的翻譯能人去照料各自的翻譯社。

這不大可能是Poonjaji的原意,我也是借題發揮。


大家有興趣也可來參加「流動生命」逢周五晚的聚會:
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76400935&ref=profile#/event.php?eid=69835843760
周兆祥、吳群心輪流作分享
附優質自助素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