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責任何在

 

2009-09-12

近日大家在報章閱到「環評不符實 高鐵不要掘」*的聯署聲明,聲明列舉反對高鐵(廣深港高速鐵路)的理據,鏗鏘有力。

我心想,報導高鐵,針砭時弊,本來不是傳媒的天職嗎?為何反而要由民間組織籌款,以細小的字體,刊在貴報的一角?傳媒還知道「醜」字怎樣寫嗎?

又或傳媒的新聞太多,沒有空間報導高鐵。但我不明白為何耗資你我六百多億元的項目,竟然也不能獲得優先報導,也許對某些媒體來說,有人吃蟻的確比較重要。

另一個失職例子是正生。自從《壹週刊》報導正生帳目可疑,支持正生的網民只曉說《壹週刊》的信譽更為可疑;但大眾既然質疑《壹週刊》,為何其他媒體又不嘗試去調查正生帳目,給我們更全面的答案?

一星期後,正生校方召開記者會,結果原來帳目真的可疑到連校長校監校董也無法清楚解釋(甚至至今已事隔一月,仍未能交代)。記者終於醒覺,為尋求真相,部分記者也再度前往芝麻灣查探,卻被正生阻止上岸*(雖然我懷疑那碼頭並不屬正生所有),與昔日歡迎採訪大相逕庭;而即使見到正生校長,對方也只貌帶輕佻地以「話到唇邊半句多」作為回應*。

這些態度本應激發記者進一步查根究底,可惜傳媒卻似乎就此輕易舉手投降,不再嘗試去發掘真相。傳媒啊,如果你們做的報導比我還要差勁,那你們還有甚麼存在價值?

及至日出康城的領都項目,除了《蘋果日報》,大部分的報導還似是為售樓推波助瀾,十分重要的資訊如環保大道的泥頭車塵土飛揚以至沼氣問題卻付之厥如,揚善隱惡,誤導買家,看來正在做與傳媒天職相反的事。消委會努力教育市民買樓前到現場細心視察,但地產版記者卻反其道而行,把發展商失實的廣告內容照搬如儀。

是以,近月一連串事件除了反映高鐵、正生以至長實的問題,更反映了更深層次的傳媒監察力問題、傳媒存在價值的問題,那才更令人憂慮。「是是但但」,看來並不是TVB獨有的特色。



*註:1. 「環評不符實 高鐵不要掘」聯署聲明:http://www.expressrailtruth.com/signature_ea.php

2. 2009年8月23日《明報》A04「記者乘街渡嘗試登島,3名正生教職員跑出碼頭攔截,拒絕讓記者上岸。」

3. 正生校長「話到唇邊半句多」的輕佻回應,可見2009年8月27日《蘋果日報》網站video: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90827&sec_id=4104&art_id=13142955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