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感受的二度傷害

 

2012-01-31

正當一些陸客不斷測試香港人的容忍能力,不論是最遲一刻上機,在病房吃火鍋或在港鐵大小便,千變萬化,光怪陸離,有一派本地的進步人士忍不住了,挺身而出,說的卻是:香港人,也好不到哪裡去。

這種回應,是很奇怪的。當我說吃炸麥樂雞很不健康,你說我吃蛋糕也好不到哪裡,那並不代表,吃炸麥樂雞就沒有問題。問題依然存在,而且由於所吃的炸麥樂雞還越來越多,如不處理,情況只會越來越壞。難道這就是進步人士的解決良方?那根本是逃避問題所在——或用那些術語,是「打稻草人」。

最糟糕的是,進步人士完全罔顧他人感受。儘管港人也有不少壞習慣,但至少仍未衝破港人可承受的臨界點。而這些陸客的新習慣,明顯屬於另一個層次。誰都知道,港鐵車廂早已是非常擠擁,還有誰,應該承受更進一步的苦楚?這是合情,還是合理?

或者,進步人士不是一般的上班族,較少需要在繁忙時間乘搭港鐵,所以可以對此輕描淡寫。他們甚至可能提議,應該讓更多陸人,來迫進這班早已迫不進去的港鐵,並附送各種新習慣。當然,他們大概也沒有懷孕,所以除了港鐵乘客之苦,大概也沒有體會到醫院裡香港孕婦之苦。但對很多體驗真實情況的香港人來說,這些在情在理,都完全難以服人。

管理學稱那種只坐在辦公室,不體會實際情況的管理人為armchair manager,也許那些不管港鐵實際情況的評論員,也可稱為armchair commentator。回想高鐵爭議之時,一般人不能體會菜園村苦況,那是忽略了小眾的感受;至於今天的進步人士,則異曲同功,不過這次是忽略了大眾的感受罷了——或用那些術語,是「向xx抽刃」。忽略小眾,是因為無知,所以我們要四出奔走,讓別人知道;然而忽略大眾,卻是一意孤行,只有徒嘆奈何啊……

只是覺得,這種忽略或否定,不論當年對菜園村還是現在對公眾,都是一種二度傷害——這是進步還是退步,你說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