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松和林忌的論戰

 

2012-02-02

今晚facebook有一場蝗禍大論戰,由周保松教授火併林忌健筆。周保松先指有些香港人羞恥,然後林忌反指周保松才是羞恥,各有逾200人like it。
(爭論: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0521655746121&set=a.61210246120.69769.700986120&type=1&ref=nf)

當然,兩篇文章各有擁躉,應該是各有各道理。但反過來,那也可以是各有各無理,而我正想思考那無理之處(if any),那是一種思維鍛鍊,大家也不妨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

但我想先說,那幾百個like了的人,其實是等於歸了邊,意味著自己看不到當中無理的地方,或至少,不覺得那一方太過無理。

對於周保松的status,我是遺憾的。姑勿論對方是否如他所言「種族歧視」,但他說的「極少數內地遊客生活習慣和我們不同,或有不文明行為」,則明顯是一種謊言;而他說「他們來香港觀光購物,不僅推動香港經濟,同時帶來良性的文化交流」,則看來他至少比他的對手,更為以偏概全。

無論如何,說謊絕對不值得like;而更嚴重的是,在這個時勢,你還要去以這種荒謬的謊話來辯解,無疑是令市民更為反感,更為火上加油,更不能保護他想保護的人。這種所謂追求和而不同,在言語間其實卻在製造了更大的不和,也傷害和否定了普羅巿民的感受,未見其和,先見其刺。「良心人士」何時才會醒覺?他們甚麼時候才會明智一點?若他只是一般網民,那還可以原諒,但口出荒唐的,卻是一位教授,我不能不說我若干同意林忌所言,那是令人感到羞恥,但這種羞恥不是憤慨,而是一種深切的可悲。對於like it者眾,我也是無語。

至於林忌對蝗蟲的辯解,這裡其實要分兩個層次。首先,雙方是否認同那批不文明人士可稱為「蝗」?假如這點沒有異議,則爭議只在於是否有「一篙竹打一船人」之問題。

在語言運用上,我們向來會有一種概括性的傾向,例如說「法國人浪漫」、「台灣人溫柔」、「韓國人勤奮」、「日本人好色」等,當然不是指所有法國人都浪漫,那是不可能的(其餘國家從略),那只是說這種特質,在法國人之間有一定代表性。如果這說法成立,則林忌一方只不過認為,蝗的特質在陸客之間有一定代表性,和周保松說的「極少數內地遊客」不文明,有客觀事實上的分歧。當然誰是誰非,似乎我們心中有數。

然而,我的確不喜歡用「蝗」這類貶抑性的字眼或比喻。一來它對討論並無幫助;二來也容易得失他人,人們總容易對號入座,感到難過,成了無辜,對嗎?三來那感覺有欠口德,總之是弊多而無利。而現時雙方只是針對「蝗」的稱號相互炮轟,但不管他們蝗不蝗,香港現在就是因為內地客而出現很大的問題,如果雙方都認同這個問題,何不共謀解決辦法?在「蝗」的稱號上爭辯,會令我們錯失了核心的問題。那就像是地快要崩了,我們卻還要花時間去鑽研地上的一粒泥。這也是我不喜歡、不鼓勵說「蝗」的原因,它只是打開了一個壞盒子,對討論並無幫助,那只是讓一方洩憤,一方有反擊的口實,第三方則難過而已。

以上只是我對這個爭論的一點看法。是的,香港不再是我們以前那個深愛的城市,真正的原因,大家心照不宣。只要你不麻木,你都知道。那主因,絕不是周保松說的那一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