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讓我重啟學習之旅

 

2014-03-11

訂了The Economist,一邊聽著語音版,一邊看著文字。不少字從前也見過,但從來沒有留意它的讀法,現在才第一次聽到,很有新鮮感,也有很多新的學習。我還有點野心,希望聽了朗讀,加深了印象,再反覆溫習,就有望令這些字都成為我的語彙,也就是active vocabulary。

背後是一種不服輸,我相信三十多歲仍是可以學習,並且需要學習,不想提早宣佈老人痴呆。除了語文優美,The Economist的啟發性,也非一般雜誌可比。想起今早看到Facebook友人說《蘋果日報》論壇有篇膠文中的膠文,我也立即彈開,有時間為甚麼不看質素好一點的文章。我制止了自己看這篇膠文,就是一次進步。

其實我的本土派文章,大家也不必多看,那些多是談「阿媽係女人」,乃人所共知的道理而已(但願如此)。我希望除了少看一點低質文章,自己也要追求改寫高質文章。如果一篇文章能在數年後自己重讀一遍,也覺得有啟發性,甚至能感動自己,那才是值得寫的文章。四年前我寫的袁易天和馮智活講座,就是例子。

The Economist有點貴,訂三個月也要618元,不要問我投資了會有甚麼回報,人生的追求並非只有金錢而已。那只是means,不是end。我每次跟我的兩個中同在老地方普光齋食飯,他們的話題總是怨錢少,然而訴苦一輪之後,我總會反問他們,除了錢,我們還有甚麼追求?有一天死去了,你想起自己一生人除了賺錢就沒有做過甚麼,你甘心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