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質的旅遊業

 

2014-04-26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旅遊本來是一件歡天喜地的事。我想和您分享這個地方美好的事物,您亦對這裡的新鮮事物感到很欣賞,很愛惜;他日到我來您的故鄉作客,這次輸到您熱情地款待我,我亦對當地的一切感到趣味盎然,並當然入鄉隨俗,尊重你的文化。旅遊業就是這樣蓬勃起來,那本來是皆大歡喜的一門事業。

然而,這種互相欣賞的文化,在今天的香港好像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發展之今,內地人重視的是他們子女在香港的隨地屙屎權;而香港人招待內地人也不過向錢看,而無招待遠朋之情。政府罔顧民生疾苦,無上限容納旅客,眼中也不過是一堆數字而已。我們亦不用熱情介紹甚麼香港的美好事物,只要賣一些印上L和V的產品,又或有兩個倒轉的G字,內地人就會感到欣喜萬分。

那種本來喜氣洋洋、惺惺相識的旅遊氣氛,早在幾年前的阿珍導遊事件中已煙消雲散。有人會說,旅遊風氣轉變也沒甚麼相干,最重要是有錢賺就可以了。可是,人生並非只是追求金錢,這個城市的工作開始變得沒有意義,而工作卻佔了人生的大部分;我們亦同時喪失了生活的品質,怨氣漸生。此外,內地的土豪作風,也會有改變的一天。而當這天來臨時,我們的本土特色、傳統工藝早已在天價租金之下斷層多年,剩下的就是門可羅雀的外國名店。香港就正式被空洞化。有人認為不應稱某些旅客為蝗蟲,但我們必然會面對的,卻是相當於被蝗蟲蹂躪後的蒼夷。

香港必須保持警醒,向土豪文化靠攏,那注定是不長久的。我們必須盡力維護自有的特色,那才能在土豪風潮過後,仍能維持無可取代的獨特優勢。而亦只有這些特色,才能令廣大旅客都對我們的城市仍感興趣,那亦才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以及一個我們感到有意義,能對這個城市引以為傲的未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