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性侵案的文化震撼

 

2016-01-17

科隆大除夕的集體性侵案,實在不可思議,已有多達600名女性受害報警。在僻靜的角落發生性侵能夠想像,但在大庭廣眾之下到底是怎樣發生的?了解一下,也有助日後自保。據《Economist》,一大群貌似來自阿拉伯和北非的男人,先在科隆火車站附近放煙火引起恐慌,然後他們分批築成人鏈,包圍個別的女士。這樣以多對一,女士並無逃逸的可能。外面的人亦看不到裡面發生甚麼事,而那些男人就做盡各種他們想做的事。雖然德國總理默克爾聲稱必定追究,但由於除了受害人以外就缺乏目擊證人,兼且犯人眾多難以辨認,他日要入罪也絕不容易。

假如只有個別的人犯罪,那可算是他們個別的心腸壞。但假如是一大班人這樣子充滿默契地犯「罪」(這個罪要加引號,因在他們心目中也許就不是罪了),只能說那已是一種文化。我們想起中東國家一向賤視女性,被姦者反被判死刑也有之,到底德國要怎樣和這樣子的文化去融合,真是極大的挑戰。你要一個人由習慣飲普洱改飲壽洱也不容易,要改飲中東的茶就更難,要改變宗教難上加難,文化要改變即使竟屬可能,也是非常漫長。左翼人士當然會跑出來說要包容,不要藉故歧視。誠然中東北非也不是每一個男性都會蔑視女性,但若說沒有這個文化以至人身安全問題,也是相當離地。

香港過去也一直面臨不同程度的文化衝擊。雖說中港本是一家,但大陸經過幾十年來由文革到富起來等不同的發展模式,至少有一部分的人的文化已與香港有著極大差別。自由行恩客和水貨客就有一套很多人都可能難以忍受的文化,謀取公屋的人亦有他們的一套,而當2015年11月10日晚,中國政府短暫解禁臉書,蔡英文的臉書就湧入了大量大陸網民的抨擊,也反映了相當一部分中國國民的文化。儘管我也為國內人一直無法使用臉書感到不值,可是一旦開放,我們也要有心理準備要在網上花很多精力,迎接一種內心充滿盲動的文化。我亦不敢想像周子瑜如落在他們手上,會有一種怎樣的下場,那與落在台灣人手上完全是兩碼子的事。在「一中各表」裡,很多香港人都喜歡台灣多於中國,寧願這個「中」是中華民國而非中華人民共和國,那是完全能夠理解。

事實上,即使在同一個地方,也會有它不同的文化圈,例如左翼就有他們的文化。今天為甚麼這麼多人看彼此不順眼,甚至互斷來往,某程度是忍受不了對方的文化,就連大談包容的左翼也無法例外。文化融合、文化共融本是一套崇高理念,但能否落實卻也是一個天大的疑問,這是科隆的集體性侵案給我的另一重震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