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怪本土派,左翼更需要檢討

 

2016-05-04

前天有學者朋友說:「本土派可否有水平一點?你們引人不滿的並非你們的立場,而是你們缺乏知識基礎和自相矛盾得過於頻繁。」

他亦補充:「一方面我同意左翼也有左膠,但同時本土派以拆掉本來的合作平台為綱(例如和工人運動的合作),所以我對他們會有更高的要求。」

我對這種左翼與本土派的比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但我得先承認我一向沒有緊貼形勢,所知有限。

首先是關於拆散。這已不只見於工人運動。雙輝是「左膠」、馬屎埔是「村民唔係咁諗」、香港眾志也許尚未定型,或暫以「無能」概括之。社運圈內很多人士互相打壓和決裂,團結或已被視為落伍,有時他們最大的敵人看來並非政府,而是社運同道。我想有些人或對這種現象感到失望。

可是,最近我反而浮現了一點不同的想法。某方埋怨本土派(或左翼也一樣)不與它合作,責任其實不在本土派身上,而在某方身上。正如選民不投某候選人一票,責任不在選民身上,而在候選人身上。假如希望對方與你合作,甚至向你投誠,就應該盡力爭取對方支持,所以責任其實在希望合作的一方。

故各派要爭取支持,其實是需要吸納對方的觀點,令對方覺得你可以共事。但各派會說本土派的要求不可理喻,不能吸納,那的確就只能各走各路。假如說對方沒有走出一步,其實自己也未必曾經走出或願意踏出一步。

當然,假如想法要百分百匹配才能合作,那合作的可能就絕無僅有,正所謂「若要人似我,除非兩個我」。那關鍵在於彼此的差異是否重大和關鍵,直到不能妥協的地步。那有點像拍拖,一個女生雖然仍未拍拖,間中也有些人追求她,然而她也拒絕了,那並非說她只肯嫁那個心目中的唯一,夢中那個白馬王子;而是她內心會劃分了某些男生是可以一試的,某些是無論如何不會拖手的。剛好追求她的都是後者而已,而前者卻又可望不可即。現在各方未能合作,只能說大家都未曾跨越那條可以考慮撮合的界線而已,因彼此認為雙方的差異仍然關鍵。

另外,學者朋友不喜歡拆散,並怪罪本土派,但我想左翼其實一樣,因為我會想起譚凱邦被左翼描述為「披著羊皮的狼」,而譚一直對於這些長久以來的合作夥伴的這種詆毀,感到非常痛心。當他被形容為一頭黑心的狼後,日後大概也再無面目與這些左翼合作,而這些左翼也自然不會再找這頭黑心的狼合作。裂痕的久遠,可能比五一還更深。抗爭活動分道揚鑣,頂多是路線和目標不同,但披著羊皮的狼,卻直指對方是個卑鄙敗壞的人。

我亦不同意學者朋友的另一重比較,即對本土派的要求應比左翼更高。我的看法是相反。由於左翼是道德掛帥,相反本土派相信是側重利益,所以我反而覺得應對左翼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我長久不明白,左翼理應關顧環境和弱勢,但為甚麼他們一直都不是茹素的?須知道畜牧是暖化的最大「功臣」,而受暖化影響最大的非洲國家正是最大的「弱勢」,因他們熱上加熱,又沒錢開冷氣……左翼一年365日都在「自相矛盾」,而至少譚凱邦也不時刊載素食相片了。

不諱言我每次看到社運人士吃燒味飯盒,都覺得有點難受,尤其是當那抗爭活動是以環保或保育為主題,矛盾立竿見影。「立場」、「知識水平」、「自相矛盾」……很多詞語,我不想用,因為用了這些詞語,指責對方不足,似乎就暗示自己很有知識水平了,而且言行沒有矛盾,我自己也沒有這個信心,生怕夜郎自大,貽笑大方。但看到這位學者朋友勇於採用,就借題發揮一下,並談談我最近的觀點和一些長期的疑竇。

事情發展至今,朋友如果只怪本土派而不怪左翼,並且對本土派的要求更甚於左翼,那也許只反映了部分的個人偏好,我補充我的看法便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