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正軌上

 

2016-10-11

我很慶幸一切都走在正軌之上。這幾年我每周讀比較好的雜誌,增長了知識。與此同時,當我多年來自責文史哲所知太少,今天至少也讀完了最膚淺的《A Little History of the World》,在人類歷史裡走了一圈。我亦有很出色的行山群組奇萊山友,以及身處最佳的素食區荃灣。

我其實不應太看扁自己。在七年前的反高鐵運動,我的文章幾乎佔了半壁江山,把民意扭轉過來。我亦早於十幾年前就能憑一己之力,在短短一兩年裡做了那四個網上字典。較早前寫文章時亦令我深有體會,那就是有些文章,仍是非由我來寫不可。雖說香港有720萬人,但別人就是不會這樣寫,因為他不是我,我不是他。正如別人不會跟奇萊行山,或在荃灣素食(甚至只是素食)一樣,他們不會代我做我的事。我仍是unique的。

而經過幾年來的加強閱讀,我相信我正經歷脫胎換骨。更重要的是,我不會停下來,我會繼續脫,繼續換。假如我仍是黃毛小子時已有當年功架,我相信未來我定能有一番作為,並且令make it a better place,不流於一句表面的口號。

我明白也遺憾我的資源非常有限。最近有個叫團結香港基金的組織令我很失望,他們的建議經常乖背常理,違反公義。但我應相信自己有趙雲之才,即使力敵多位資源豐厚的資深研究員,我仍是有能力獨挑大樑,力敵四方,以及其他無數受了不知名資助的「智庫」或「媒體」。趙雲匹敵之時,是不需要財寶的,他只需要個人的實力,我望見賢思齊。

也簡單說說團結香港基金怎樣荒謬。首先他們聲稱香港需要額外9000公頃土地,而維園不過佔地19公頃,整個油尖旺區也不過655公頃,從此可見他們是怎樣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第二是他們一方面說需要大量土地,另一方面卻總推說開發棕土困難,間接包庇這些為禍環境的作業,同時與其提倡的土地需要自相矛盾。第三是他們經常主張填海,卻罔顧港珠澳、第三跑、屯門連接道等為大嶼海域已造成難以彌補的累計生態破壞,落井下石,而且對人工島的建造成本絕口不提。第四是他們談土地不足,卻對人口政策也是閉聲,須知道土地需要與人口息息相關,而很多人已提醒每年放五萬新移民,根本不勝負荷,而他們就像充耳不聞,拒絕從需求面作出政策回應和討論。凡此種種,都如同只是單著眼看問題。

我也不是想特別針對它,相信還有其他智庫比它不堪,可是它經常賣廣告,屢屢在我的Facebook出現,無法不對它印象特深。你或者因此覺得可惜,本來你也可以考慮like這個status,但你不想得罪靠山強大的團結香港基金,甚至你就是它的一員。但我要跟你說,這個世界已有太多虛與委蛇,如果我寫的東西沒有一點衝擊,只等同「阿媽係女人」,那不如不寫。現在的網絡世界就是泛濫很多這類聲音,某些其實更是五毛,是共黨在資助和作怪。據9月10日的《Economist》,這是另類的censorship,就憑眾多無知、無聊、反智的post,用以淹沒你的聲音。《Economist》的原話是:Information glut is the new censorship.當然亦有很多不是五毛,但既然這類平淡如水的話已經夠多,我就不要參一腳了。

我希望做到的是,我寫的都是有的放矢,只有石破天驚、有影響力才值得寫(儘管眼高手低難免);也不會隨便留言,以免浪費N個讀者的時間。那是要對讀者慈悲,我不想浪費你讀的時間;也是要對我慈悲,我也浪費不起我寫的時間。我們都有更好的事值得去做,值得去努力,為自己裝備,在未來做更有用的事。現代人已花了太多時間在Facebook和WhatsApp,失諸平衡。一個人可以看10%Facebook,90%書;也可以看90%Facebook,10%書。我希望由我做起,讓我們都重新思考這個取捨。並希望繼今天的我,兩三年後亦有一個更長進、更不一樣的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