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祥益地產總裁交流樓市心得

 

2016-12-30

早前有幸向祥益地產總裁汪敦敬先生請益,交流對樓價和置業的看法,也和大家分享。

此事緣於汪先生在《百本雜誌》撰文,指月入達中位數的情侶,只須每月儲起三成收入,約四年便足以上車,買一個350萬元的單位,可見上車仍是做得到的,甚至比過去容易。他說的有道理。不過我也有點補充,如下。

* * *

東:我是成功上車的例子,過去也經常談我怎樣上車。但它的確不是一件輕易的事。

可以從另一些角度看。這個問題本身是有數學上的限制。例如假如可提供的屋只有10萬間,而想上車的有20萬戶,那客觀情況就註定有50%的人無法上車──不管我們怎樣推論。只是這些數字從來並不明朗。

(當然有說香港不是只有10萬間屋……但問題很多屋已被佔有,並非available(可供應)的。而那些包裝成豪宅的新樓,走資的大陸人會佔有若干數量,也非全然留給香港的年青人。)

另外,月入15000元要儲蓄三成,亦不是很多人做得到。那主要視乎他本身要給多少家用,以及要否償還學生貸款。如果不幸被保險經紀遊說買了一份保單,更是後患無窮,但仍有一堆社會賢達視買保險為正確的人生決定,不斷推廣別人去買。當然MPF就被迫一定要買。

「今時今日買樓比過去容易」要看那reference point(參考點)。以38年樓齡的荃灣富華中心為例,390呎左右,2001年的樓價低於100萬,今天的樓價高於400萬,故如果「過去」的定位點是2001年,那當然是過去比較容易……而最慘是當你採用任何一個定位點,都會感到今天的樓價屬於「高處不勝寒」,要克服這心理關口,也實在並不容易。

另一件事就是當你買入了這38年樓齡的物業,其實不太肯定以它的建築質素能住多少年,那物業比年青人自身還要老十年。年青人到他退休時,會不會剛好它已經「夠期」,他們要重頭買過呢?這個也是沒有人知道。

儲蓄四年有首期,仍不一定買到價值350萬的物業。因為那條數並沒有預算印花稅、佣金、律師費以至裝修費(平價物業多是內籠極其殘舊,我剛在《樓市每日睇》看到一個300多呎的淘大單位舊到嚇死人,賣500萬。),這筆款項我一時未有計算,但通常要預30萬左右吧,而你亦總不能買了樓之後,銀行的存款是零,那亦很危險,所以還是要再儲一陣子,實際要比作者所說的要難。

還有另一個數學問題是,假如入息中位數真的能夠買市場最低檔次的單位,但他已比50%的人收入高,那麼另外那50%的人情況又是如何?幾乎要最低工資才能上公屋,在最低工資與入息中位數之間,的確有很大的一群人身陷苦海。

恐怕一個正常的階梯,應是入息中等的人,能買接近中價的物業,才是健康的。

* * *

汪:多謝你對我文章的認真回應,感謝你關心年輕人置業的誠意,我更加珍惜與你交流的學習機會,所以我選擇一個能耐完全清靜的時段撰寫今次回覆──在新加坡回程香港的回航上,遲了回應請原諒。

對!上車置業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卻是每一代年輕人必須要克服(也有不少可成功克服)的一個考驗。

每一代的年輕人也不應說「不」,因為輸掉了這場仗就輸掉了這一代,更不應自我放棄,這是我這老鬼的看法,我從來是實踐自己概念的人,我的事業正是以代理上車盤為主的,更重要是我的同事是歷來置業率最高的,今天年輕人很優秀,他們一定克服到置業的問題,如果他們願意捱苦的話。

我認為要解決上車置業問題,首先要弄清楚:

(1) 政府要做的合理範圍
(2) 市場能追求的合理範圍
(3) 一個年輕人應追求的合理範圍

定下了以上幾個合適的範疇,我們才可將夢想和理想分開,理想在中期爭取,夢想靠長期來追求。

政府要做的合理範圍,是不可能人人也滿足到置業的理想,我們的資源仍是有限,我們在現實中仍需要分配。

至於市場能追求的合理範圍,我們不可能在可見的10年甚至20年內能達到供求平衡,所以不要再花時間去盤算有多少供應或潛在供應,真正的供求失衡遠遠超出閣下或香港人所可以想像的,或者,未來我可給予更多資料給大家參考。

在「將來供應不可能平衡」的前題下,年輕只有「愈早買愈好」這個真理了。

對,我們要面對可見將來,不可能人人買到樓。

而且,我們必須清楚市場是如何運作的,當高樓價、市場卻仍有成交的時候,業主當然不會割價求售,那麼無論市場上有多少需要也好,也必須能支付高價的「合格購買力」才能買到樓,具合格購買力的買家若仍多於供應,樓價仍會繼續升,不能支付高樓價的不合格購買力縱使佔九成半,只要剩下那半成具「合格購買力」的買家能夠入市,樓價便仍會繼續貴,「早買早著」是年輕人最佳的方案。

而一個年輕人應追求的合理範圍是甚麼?是運用九成樓按,選擇400萬以下、偏遠的二手兩房單位,忘記市區、忘記最理想的追求,上車才是最重要的目的。理想主義的話,就只會稀釋和模糊了「上車追求的合理範圍」。

克服「高處不勝寒」等心理關口是必須經過的考驗,人生永遠是面對抉擇,在量力而為下,年輕人應將人生花在決定和實踐,不應花在猶疑上。

至於樓宇殘舊、裝修費貴則是不必要的擔憂,買二手樓是先看樓的,太殘舊的自然不買,又怎會存在昂貴的裝修費?

至於家用,是數十年前我們那代已有的問題,算是家庭中的政治角力,永遠有解決方案,而保險不難取捨,學生貸款則是幸福的代價,趕快還債後再起步儲錢買樓也不遲。

世事的任何追求也是:想得太少不周全,想得太多則變成顧忌太多,最後可能同樣無法實踐。

謝生,祝新婚愉快!

(東按:文字略經修改,再次謝謝汪先生寶貴的意見和回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