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卷書和萬里路

 

2017-01-24

前天登山,文文說起她家裡有很多書沒看。

我說:只要少行一個山,就能多看一本書。

文文說就寧願行山了。阿豪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嘛。

我說:我知道讀萬卷書會知識很豐富,行萬里路則隻腳會跛了。我已預見那個結果。

超人甚同意,說肯定會跛了。

當然那萬里路的意思本來不是行山,而是周遊列國增廣見聞。撇開這個,以我經常自省的性格,我總不敢怠忽行山或看書,一個是接觸大自然和鍛鍊體魄,一個是接觸知識寶庫和鍛鍊腦袋,不可偏廢,只能儘量兩者兼顧。行山太多我會惦念書本,看書太多我會惦念郊野,那成了我的一種個人特色。

當然要兩者全取也是有方法,例如帶書到郊外看,又或邊行山邊聽《Economist》等有聲書籍(只限容易的大路)。

而想深一層,不只萬本書和萬里路會爭逐你的時間,其實萬本書的書本之間也會互相爭逐時間。大抵而言,行路必能促進健康,但看書倒不一定能加深智慧,因為言不及義的文章無處不在。假如你看了一本壞書,就少了看一本好書的機會。所以我未必贊同人們看書閱報讀面書,前提是你看的是甚麼內容呢?那可能正在不斷浪費你看更優質讀物的機會,流失著寶貴的韶光。如果你看的是所謂文棍或文妓的愚民文章,那更是不如不看。有些東西只會令人越看越傻啊,所謂You are what you read,你讀甚麼就成了甚麼。

其中一個值得推介的組合,可能是經典 + 雜誌。文史哲等經典所以能進入殿堂,自是經過時間洗禮,證實不可多得。可是經典都是舊的,你將無法認識世界的最新局面,例如人工智能或南海爭端,尤其新知識往往比舊的更為切身,那就要看雜誌補足。

昨晚在中環聽完EMBA的左圈論壇已是9時許,我連忙到油麻地的珍心素食吃個簡單的晚餐。回家途中我站在地鐵車廂裡,右手拿著《Economist》(雜誌),左手拿著iPod查牛津字典。我想地鐵裡幾乎沒有人做這種事,我大概是最勤奮的一個了。我還擔心假如我精神不好,看不入眼,隨身還帶了Kindle看《拍案驚奇》(經典)接力。幸而昨夜狀態不錯的,剛好它在談香港的故宮博物館,我看得津津有味。

但以我這樣珍惜每寸光陰的人來說,縱然夜已深還是花了點時間在油麻地出閘茹素。在任何時候,我還是沒有忘記那些牛、豬和雞。這大概也是我的另一種個人特色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