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意義得先追尋現金

 

2017-05-15

今期《Businessweek》(8/5/17)社評有點意思。它指出兩大科技巨無霸Google和Facebook基本上是一家廣告公司,它們絕大部分的收入來源都源於廣告。而對工程天才而言,吸引更多人去點擊廣告、去鼓吹消費,並不是一件浪漫的事──例如他日以繼夜付出許多努力,只不過是使大家儘量留在網上,從而增加那個肚痛藥廣告的點擊率。有些工程師更聲言不能忍受,辭職不幹,另行創業。

所幸兩家公司都正在轉型。例如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就要囊括由A至Z的種種創新,包括自動駕駛汽車、機械人甚至治療死亡。Facebook亦大舉投資人工智能和虛擬實境。看來那才能為這些天才以至創辦人帶來工作的意義,挽留他們的心,燃點他們的幹勁。

但無論他們的志願再崇高,暫時都脫不開一個事實──就是需要靠廣告收入來資助這種種活動。

這令我想起一件事:有意義的事無錢賺,有錢賺的事缺意義,有時候可能是真實的。當你或企業無法做到二合為一,其實可以依靠所賺取的現金牛(cash cow),來支持自己或公司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甚至追求自己所選取的意義。Bill Gates和Warren Buffett可能都是一些例子,他們以軟件和投資收益作為現金牛,來支持世界各地的慈善事業。

對大家而言也一樣,假如你有一些虧本的事業想去支持,你還是不得不去尋求你的現金牛,那才有這個實現的可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