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一):心病還需心藥醫

 

2017-05-07

心病還需心藥醫。不過如果擁有財務自由,起碼少一樣煩擾。

最近一位兄長請我寫一本頗重要的書,我想可能要寫幾個月,可惜薪酬頗低。我暗嘆如果我有財務自由,免費去寫又如何,何須忐忑?另外我應某出版社之邀寫另一本頗為有趣的書,前後傾談這本書已去了三趟東區,當然那是有必要的,但我儘量制約自己如果去第四次的話要謹慎,因為每去一次,要搭車、要外出用膳,造成負現金流。如果我有財務自由,又何須計較去多少次?
又或者你可以問,人活到這個年紀,仍然沒有財務自由,是否也是自己的失敗?但當連「上車」(置業)也這樣困難,你還想在上車之餘作這個打算,可能也是異想天開。很多人比我賺得多,也達不到財務自由。那可能是他們不善投資,可能是他們賺得多就花得多,也可能是他們養了兩條「化骨龍」矣。

我也不是沒有嘗試,甚至從中學開始做定期存款,大學就已經耗盡全數積蓄來買了1000股中電,希望製造現金流,及早啟動複息效應。我記得經過中大蒙民偉樓,上面貼著的電費單,每個月要六十幾萬,不如我來分一杯羹好了。都從事投資了這麼多年了,我不能說沒有在這方面盡過力的。

那不是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而是「你不理財,就會找別人代為理財」,於是你損失了佣金和管理費:一方面那「入場費」令你得來不易的剩餘資本更為薄弱,另一方面年年收取的「管理費」會大幅蠶蝕複息效果。但沒有人會教你這些,很抱歉。

再度是良師益友Jacky Kwan的推薦,他最近力薦《現金流為王》這本書,作者Starman以80後的身份,已達到了財務自由。我在旺角商務印書館「打書釘」看了一會。它也許對我的作用不太大,因為他說的我應該都有做,但大家未必有做,我就又再略提一下──雖則我以前的status,總也已經會透露過端倪。

我只提兩點,畢竟打書釘看不了多少。第一,多一分消費,就少了一分投資。而你的投資假如每年有5%回報,14.4年後就能倍增。所以你今天消費一萬元,就等同14.4年後少了二萬元,更不用說它還會繼續滾存下去。這是為何我們要如此謹慎地消費,那很影響你能否達到財務自由。
這放諸收入也一樣,你如果在早年少賺了一萬元,14.4年後就等同少了二萬元。所以早年收入的多寡,其實比晚年重要得多。

我跟你說我是如何實踐的,手機通訊方面,我是用被認為接收最差的中移動,我真的是為了省那每月的幾十元;而搭地鐵我會為了節省車費而早一個站下車。因為這些支出假以時日都會倍計,不可小覷。收入方面,我爸曾買下一架東涌線模型,只是放在家裡。我終於決定放到拍賣場,以97元賣了出去就算。始終我早一天收回這筆資本,就可早一天累積現金流。家裡有哪些沒有用處、卻仍有轉售價值的東西,都要儘早賣出去,以求累積難得的資本。

第二,作者的投資策略是雙高──高比例的債券和高比例的REIT(房地產信託基金)。作者說他能藉此賺取每年12%的回報,我感狐疑,翻查作者博客,見網上亦有人質疑,後來他回應書中案例應該只有9.5%。但姑勿論如何,9.5%也很高。
我個人的組合也是以債券和REIT為主*。你會問為何它們會有9.5%回報,派息沒這麼高啊。我也做不到這回報。他做得到,因為他用了槓杆。他早年買債券,用的更是五倍槓杆!你不知道甚麼是槓杆?很簡單,他買一手債券,然後抵押這手債券,借錢買另外四手。假如債券派息4%,五手就是20%了,不過借錢當然有利息成本,但這幾年很低息則是人所共知的事了。(謝謝Starman補充:他早年的高槓杆做法,回報是超過20%。書中案例的回報是9.5%,是因為用了比較保守、不足一倍的槓杆。8-12%可視為合理回報,視乎風險取態。)

其實花旗也有建議我做兩倍槓杆,可是我非常謹慎,最後只選了零倍,也就是沒有槓杆。膽識不夠,回報就低了。但我思考過的,槓杆有風險,假如加息的話,債券所得派息,未必能蓋過借錢的利息成本;另外,債券價格也有可能下跌,尤其在加息周期,不利債券價格。假如銀行要求「補倉」,我是絕對沒有資金去補倉的。作者或許另有妙法抵消這些風險,只是我尚未讀到罷了。又或者,假如我們不做槓杆,後果是失去財務自由,那未嘗不是更大的風險。EMBA一位校友就曾跟我說,應該趁年輕時買認股證,才能早一步達到財務自由。

這本書對其他讀者有用,試問我的親人之中,有誰向著雙高進發呢?大概只有我一個人而已。
有許多人的財務自由方法是買樓收租。但我對當中的道德是有保留的。第一,假如你買兩間屋,你其實間接托高了樓市,令別人更難上車。第二,你坐享著交租者幫你供樓。我不想幫人供樓,也不要別人幫我供。我不負人,也不想別人負我。其實我不肯定箇中是否真有道德問題。正如我買REIT可能也是一丘之貉。我沒有想得很清楚。駕車也是一樣,我儘量不想為了我一人的享受,為地球製造了廢氣,這些都是道德考慮。
你說坊間沒有人覺得這些當中有道德問題,但就正如黃易在《烏金血劍》所說:「為何世界有正邪之別?」「天下何有正邪之分,王天下者為正,失天下者為邪。」這個世界就是當你順著大眾的常規,就叫做合理和有道,但那並不代表這是真正的合理和有道。亦因為這樣,世間很多書本和文章可能並無用處,因為它們只是順從著世間的說法,並非真正有道。你想想看,買賣黑奴也曾經是合乎社會道德的呢。但我不能這樣獨裁,說我的想法才是有道,畢竟以眾人為依歸,才是民主。

不過除此以外,我應該對自己還是樂觀的。這幾年看《Economist》等,現在又開始看哲學、科學等書籍,我相信我會不斷提升到另一個層次。我仍認為我的網上字典有發揮空間,甚至我還可以有許多有益世界的創作,即使是小至推廣素食,只要有時間我也是大有可為。

我亦自信仍有一定的慈悲心,基本上我不用掛在嘴邊,我每餐都在實踐,既對動物慈悲,也對人類慈悲(減少碳排)。而且我拒絕離地,在高鐵風波我會到菜園村親身視察,在人工島的事宜我會質疑造價──那些智庫連造價也不問,就說一定要建,我想沒有比連價錢也不知道就上馬,更為離地的事了。坊間現有傳3000-4000億港元,等同香港一半儲備,可能還未計算基建道路。這又引伸到為何不優先動用棕土,為何仍撥這麼多土地建丁屋,為何不重建危樓等問題。

我相信憑藉知識、慈悲和不離地,我不應該毫無作為。人要生存下去,總要有些希望,哈。

至於理財,我仍是有盡力向著財務自由而努力的,不過尚未功成。其實也許可以功成,例如搬去生活成本低的地方,如大澳或台灣的宜花東。但有可能我仍要視乎自己在哪裡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如果在香港的發揮更大,移居可能是喪失了部分的人生意義。但亦有可能移居的生活成本較低,因此我能有更多創造,更具意義。相信這是下一個值得大家深思的課題了。

*現時十大持股:

1.中電債券 2.中銀香港 3.置富產業信託 4.新意網 5.陽光房地產基金 6.友邦保險 7.載通 8.越秀交通 9.香港電訊SS 10.希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