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香港,時不我與

 

2018-08-11

有些人雖然立場與建制差天共地,但他們仍是矢志加入政府或建制派,希望從內部推動改變。但我認為他們大都會失望而回。

自從看過阿德勒心理學,明白了「課題分離法」,就知道每個人都有他的「課題」。建制吸納你,是希望你幫忙施展他們的課題,而不是由他們來施展你的課題。當在機構裡,不論資源、權力和人脈你跟大多數都是這樣懸殊,機會是你臣服遠遠多於他們屈服。

你想改變他們,但他們的理念和價值觀,是幾十年來所培養而成的,更不用說當中還有各種利益瓜葛,改變了他們反而覺得不懂得怎樣去做人。只要你去想像改變董建華和梁振英,你就知道難如登天,就算他們的枕邊人也未必做得到,何況我和你?而當你在政府新聞處擔任一個職位,陳帆說甚麼,你就得寫甚麼。他說「表現有目共睹」,你只有照寫就是了,不是嗎?

難怪盧斯達最近說:每個人都幻想過改變世界,到了後來他們只能以不被世界改變作為end game(終局)。

然後是改變香港。這回事,其實就是時不我與。從台灣反照香港,台灣年底將舉行九合一選舉,我知道香港人都很羨慕能選自己的市長,但我先不說這個。普遍預期,國民黨將會大敗,因為親共在新世代沒有巿場,而新世代的人口總會越來越多。當然民進黨選情也未必好,例如在台北市或會大敗給柯文哲。只是現在民進黨失利,不代表國民黨能得利。民進黨慘,國民黨可以更慘。

可是這樣的情況並不適用於香港。雖然親共在新世代同樣沒有巿場,可是我們每年有五萬名新移民,而我們每年的產子量卻還不夠五萬人,何況他們還要18年後才可以投票,你要產子救港也是慢了一拍,真是形勢比人強。因此親共的民建聯不管對沙中線或鉛水的問題怎樣視而不見,他們的得票仍是不斷領先。

新移民投民建聯並沒有錯。對他們來說(當然不是全部),香港已經遠比大陸自由,你說甚麼「紅線越來越紅,底線越來越高」,他們根本無動於衷。既然沒有需要爭取政治立場,那何不先享受了民建聯送的蛇齋餅粽?民建聯拍賣一幅中聯辦主任的書法,動輒也能籌得1880萬元,你卻要在六四集會現場苦苦募捐,在這場資源戰完全打不了。新移民也有他們的課題,你亦有你的課題,沒有誰比誰更高尚。

當團結香港基金提出要動用香港一半的財政儲備來建設人工島,以吸納源源不絕的新移民,你會覺得很奇怪。香港明明有很多問題要處理,為何竟然要動用一半資源做這件並不優先的事?可是你得明白,此舉能鞏固民建聯的票源,所以政府仍是非要上馬不可。這才是他們的課題,是非常優先,而剛好他們同時掌握著資源,儘管資源本來是我和你的。

新移民來了,你可以嘗試和他們理論。但當大媽以大功率揚聲器在人來人往的天星碼頭引吭高歌,你不勝其擾,與她們理論,她們卻說「你不是中國人嗎?」,如此神辯令你不得不垂頭喪氣。加上社運人士亦有支持她們,甚至認為那是「活潑的基層文化」、「輕舞飛揚的獨立女性」,即使有人指出她們在屯門公園收錢給阿伯摸乳,該人士亦認為沒有問題。你開始感到腹背受敵。但說真的,被你批評的人,又何嘗不是有同樣的感覺?彼此都有不同的課題罷了,你能改變嗎?你改變不了,就得接受每年繼續有五至十萬名新移民,以及政府和行會完全由建制派的人掌控等事實。要推廣你的課題,時不我與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