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恨晚的台灣

 

2018-08-09

來了台灣個多月,我覺得很愉快。始終這裡的生活是比較適合我的。

我覺得好像有無窮無盡的事可以做,24小時遠遠不夠用。圖書館和書局的中文書汗牛充棟,而且常發現自己想看的書 ─ 不好意思的是,我在香港似乎不會有這許多收穫。可能是選書的問題,也可能是當你先經過港鐵、港式餐飲和港式街道,你已沒有了任何消閒的興致。

這裡亦有許多舒服寬敞、規劃甚佳的單車徑,公共自行車順手拈來,路上一馬平川,來回往復,總是騎不完。而許多人可能沒有發現,原來台灣和香港一樣,最多的就是山和澗。單是黃育智寫的兩本書,就已列出大台北的200條步道,更不要提桃竹苗了,只是公共交通未必方便,我尚要克服。另外這裡雖然只是一個島,但卻是地表上的素食天堂,身為素食者亦比旁人更珍惜這裡的生活。我本來還想看這裡林林總總的展覽,但發現實在連展場的網頁也沒有時間看了。

而我亦有能力以低成本過活。今天第一次去到Google評分高達4.6的蔡老師蔬食。看到有幾款便當,就請店員介紹。她說55元的有五款菜,65元的有七款。後來我才發現,旁邊那款65元無油的,則是在烹調時沒用一滴油。便當附湯,而且是用紫米五穀飯。此店在捷運行天宮站附近,我走路要15分鐘,但我騎YouBike就縮減至5分鐘。因此我是在原站借還,騎去蔡老師,再由蔡老師騎回來。捷安特賺了我5元,我賺了時間。就這樣一餐70元,相比香港既健康又豐富。

事情就是如果你的積蓄能在香港過10年,在這裡就能過20年、30年或40年,看你的消費模式。你未來的老年生計問題就減輕了許多,尤其大家都沒有足夠的積蓄,也不可能有,除非是高薪一族。而據我的經驗,香港的東西亦只會越來越貴,而你的薪資通常追不上物價,只會越來越吃力。
百本醫護主席關志康在《Bamboos! Life》雜誌說過這句話:「做自己想做的事,是興趣;做自己應做的事,是理想;完成別人想做的事,才是工作。」隨著支出減少,那不只令人內心踏實,亦讓我逐漸可以多追尋自己的興趣和理想,有機會比別人達到更好的平衡。而我自詡擁有了不起的興趣和理想,儘管去年患上重病,但仍蓄勢待發,希望能夠踏上偉大的一生。種種跡象顯示,我猶如獲得了新生。全球亦基本上只有台灣能給我這個重大的機遇。

除了種種好處,我亦避開了香港一些令我不快的團體。儘管我看著某基金的報告,仍會動怒;但在這裡我似乎是抽離了一點,怒氣減了一半,對健康亦大有幫助。當然香港還不只有這個組織。

來台灣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我和它是相逢恨晚,假如再遲一年過來,我可能會反問為何不提早一年善待一下自己呢?假如遲十年過來,我就會問為何不提早十年,糟蹋了十年的生活呢?而且人有旦夕禍福,我從來不能肯定自己是否仍然會有下一年 — 那機率雖然高於99%,但絕對不是百分百,每個人都如是。當然Never say never,說不定我還是會基於未知的原因,回來香港生活;但這是我此刻所能體會的願景,我所珍惜的當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