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不安非吾家

 

2018-07-10

早幾天去中壢看一看我們買的預售屋。還記得五個月前單位裡仍只是一片原始的磚牆,現在則已粉刷上漆,地面也舖好地磚,電梯亦已運作,建商亦有信心準時交樓。

這次我們亦特別辦了一件事,就是請建商開一個220V的插座,確保香港的電器也能使用(台灣的插座是110V)。建商也有辦法為我們辦到,只需補3000元台幣,並請我們確定插座的位置。於是我們過往一直用的吸塵機、榨汁機和攪拌機日後也能帶過去了。電器也要移居呢。

在台灣買新房的好處,是可以指定插座的位置,以至房間的牆壁要怎樣劃分,廚廁要按你的心意改裝亦可,只須補上材料差價。所以這邊買新樓是別有理由。如果你像我們一樣需要220V插座,更不大可能從中古屋找到了。

闊別中壢五個月,但回來仍有親切感。這就是未來居住的地方,銷售代表在WhatsApp中知道我們今天要來,還親切地先回覆了一句「歡迎回家!」我們期待著未來這個家。但也不禁自我質疑,到底家的概念是怎樣的?怎樣才算是家?我想起所謂「此心安處是吾家」,而香港在四個方面無疑令我越來越不安:

一、《23條》立法後,因言入罪,或有牢獄之災,哪管我小時候拿的是操行獎。這正驗證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即使未入獄,個人言論也不禁會趨向保守,未能暢所欲言。

二、社會各種政策越來越不像是以我為先,而是以西環為先,時不我與。

三、生活成本不斷上漲,令人在財政上很感壓迫。

四、因生活成本而要努力賺錢,結果缺乏閒餘時間去廣泛閱讀,這一輩子少吸收了許多知識,難免有憾。香港是閱讀時間最少的城市,並非無因。

安樂的生活,原來源自沒有不安。這道理正如快樂的生活,主要源於沒有不快;健康的生活,則主要源在沒有疾病一樣。這個城市有太多不安,雖然每當大家遇上問題,本來也可請教高明。可是我越來越有一種嗟嘆,就是面對這些不安,社會賢達也幫不到你。事實上,事到如今你們自己就是社會賢達了,你們要自己承擔,自己找出路,你要有這份信心和勇氣,去開創自己的家。套用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的一句話:「你是自由的,所以你自己選擇吧。」

說實在的,七個月前帶著我的耳疾,拖著疲累的身軀,飄洋過海來看房屋和付訂金時,我並不知道我是否真的有一天能居住在這裡。始終世事太多無常,生命裡有太多變數。我更難想像那些60歲才過來的說法。那時我甚至在想,即使我曾在想像中住在這裡,我也當我來過了,住過了。我決定,故我在。

假如我沒有福分,我也希望藉著我的分享,能由大家代我在中壢延續我的生活,那就如同我一直活下去一樣。

但隨著這大半年一步接一步,按部就班走下去,腦裡的虛擬計劃,也的確逐步變得清晰而真實,可望逐漸變成可即。人生的轉捩點,還是要始於足下,創於現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