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掃黑,國際的掃盲

 

2019-03-07

中國政府最近流行「掃黑」,據今期《Economist》所報導,它所掃蕩的並非你我心目中的黑社會,儘管名義上是這樣。例如協助政府和發展商趕人收地的黑幫就當然不是掃蕩對象,反之在拆遷時進行抗爭的人,才算作黑勢力。

另外,大陸一向流行上訪,受害人透過上訪申訴各種不公義;但現在上訪者也被視為掃黑對象,而掃黑也成為公安的一個藉口,去把這些上訪者拘捕。

在西藏,黑道則是那些與達賴喇嘛有聯繫的人。儘管達賴一向都是尋求向中國政府妥協,與其共存。而那些捍衛西藏語言的人,同樣是要掃蕩的黑道。

中國大力推行掃黑,而舉報黑道者還可以獲得賞金。他們領取大疊人民幣鈔票的片段被官方媒體公開,以鼓勵人們效發,儘管這些人都會戴上面具,以免被人認出。

另一邊廂,那些被掃黑行動拘捕的人,則若無官方許可,甚至不可以獲得律師支援。因此《Economist》的結語是,到底在這場行動中誰黑誰白,一時也真令人混淆。

我很多時候也感嘆,如果沒有《Economist》每期三頁的中國報導,我也真的接觸不到大陸的真象。畢竟許多港媒已經染紅。新疆的營地拘禁了逾百萬維吾爾人一事,我最先也是從《Economist》的長篇專題中讀到的。唯有《Economist》願意割捨中國市場,才可以如實報導各種新聞,那道理跟Google、Facebook和《維基百科》一樣,誰只要一進入中國,就會失真。

屈穎妍等只會揚言演唱會要在中國舉行,觀眾眾多,財源廣進,資源雄厚,演出才能世界級。但世界級媒體卻印證了屈氏所說並非必然,有時防範墮落才更為重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