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更多醫生

 

2001-03-26

近年常聽說有律師會計師過多的情況,導致畢業生很難找工作。其中又以前者較不幸,因為據聞後者可以返中國大陸做會計,而前者則礙於中國本身沒有法律而無用武之地。

既然律師和會計師已經過多,那麼政府是不是應該少開該些學科的學位,改為開多些其他學科的學位?或者有人會說,現在百業蕭條,甚麼科都不吃香。其實不然。

眾所周知,香港醫生嚴重短缺,公立醫院求診要輪候無數個月,醫院裡的醫生護士常常忙個不停,身心俱疲。既然醫生不足,為何不教育多些醫生?據今日的《蘋果日報》報道,在香港每千名市民只有一點三名醫生,比中國的一點六、日本的一點八、美國的二點五、德國的三點三和西班牙的四點二少很多。這實在大有問題。我不排除港人比較能幹、效率可能較高,所以一個醫生能照顧更多病人的可能性,但是數字上的距離實在又真是太遠了點。再者,未來的人壽命越來越長,看病的次數也將越來越多,如果現在的醫院已經感到應接不暇,那未來的醫院情況只會更糟。香港醫生少的另一原因是很多人不願付錢看醫生,他們通常等個病自己好或者到藥房買成藥吃。要改善這個情況也有需要培育多些醫生。因為醫生多競爭自然大,一些缺德及濫收醫藥費的醫生就可以被淘汰,對市民的保障就會增加,市民亦自然會更信賴醫生。

醫藥亦是政府值得投資的項目,這個地球除了電腦軟件和軍事武器最賺錢外,醫藥的盈利能力也相當高。發明一兩種醫藥足以推高香港的GDP。或許有人認為發明醫藥是西方國家的強項,香港望塵莫及。其實不然。香港一來有較強的中藥知識,二來對亞洲人的體質和生病傾向更有研究,這些是西方國家所沒有的條件,足可以讓香港發明比西方國家更優良的藥品,尤其是針對亞洲市場的藥品。

最後想提的是,香港輸出會計師往內地,但內地是不是真的很需要會計師?我認為內地更需要醫生。眾所周知大陸醫療落後,香港人通常都不敢往大陸求醫,除非是該等醫療服務香港沒有提供,諸如「胎素注射」,「人工流產」或「完壁再生」等。如果香港能向內地輸出一些醫生,和內地醫生一齊工作,改變他們疏忽大意的態度和增進他們的醫學知識,中國十二億人就有福了。這絕不是我們本地的會計師可以做的貢獻。

有病是痛苦的,有病而沒有被治好則更痛苦。培訓多些醫生,減少許多痛苦。醫生是最重要的職業。

除了教學科目應該調整外,教育亦需要增加多些道德和EQ的教育,以教導那些「畢業」於名校的大名鼎鼎的名人例如某些上市公司主席誠信之重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