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精癖好

 

2002-12-17

中文大學近年強逼所有同學考語文精修試(簡稱語精)。今日我擔任此科的監考員,望著眾多考生,不禁悲從中來。

此卷考核粵語。有部分是正音題目,比如今年的考卷就問考生屋簷的簷怎樣讀。如果答讀蟬就錯了!他們要你答鹽,沒錯,是屋鹽。還有其他題目,例如友誼的誼,你說怎會有人不懂讀?對,就是這樣,原來全世界都不懂讀,只有極少數人說他們懂得讀,讀音是義。還有暴戾的戾讀麗,強勁的勁讀敬。這全部都是今年的題目。

他們根本不懂分口語和書面語。有些字,我們是不一定要懂得讀的,因為我們在口語很少用。例如嫵媚(答案是冇味),我們口語鮮有用這個詞,不懂讀根本沒所謂。即使你懂讀,讀了「冇味」出來,也只會惹人誤解。其他字,好比「友誼」,我們口語就是讀友兒。他們那些根本不是口語。

除了考不是口語的口語外,他們還考核反切,比如今年他們會問你「力制切」怎樣讀。「反切」是一種老掉牙的拼音方法。另外,他們還會考核拼音。比如今年考卷就有出「松下問童子,吾師採藥去。」誠然,所有本地考生都會懂得讀這十個字。可是,考卷卻要他們為這十個字標上國際音標。這是多麼困難和無謂。人人也懂讀這十個字,為甚麼要考他們標音標?我看見這樣的題目,真是很不安樂。不少考生都感到很困難。

我們看看支持這些癖好的人的辯解:

一、詞典用反切,所以學會反切就可以懂得怎樣讀那些字。

反駁甲、以粵語為母語的大學生,其實是不用查一個字的粵音怎樣讀的。因為他們已經懂得那些字怎樣讀。若然遇上一個連大學生也不懂讀的字,那就肯定該字是不會在口語中出現的,故不懂讀並非問題,有些字本來就不是用來讀的。

反駁乙、詞典除了反切,還有拼音。同學如果懂拼音,根本不用學反切。

癖好者對乙的反彈一、古老的詞典都用反切,沒有拼音。普通有拼音的詞典收字太少,故需要用到那些用反切的古老詞典。

反駁這個反彈:《朗文中文高級新辭典》有拼音,收字達萬三;《商務新詞典》有拼音,收字萬二。已非常足夠。試問有多少個學生曾經要去為了粵語讀音而去查《辭源》和《康熙字典》?有沒有百分之一?為甚麼要另外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同學去陪葬?

二、在古籍《廣韻》(一本記載粵音的書)裡,友誼是讀友義、屋簷是讀屋鹽,所以我們應該跟隨正音。

為甚麼廣韻怎樣讀,我們就要怎樣讀?唐代的人怎樣穿著,我們就要怎樣穿著?宋朝的人怎樣用馬桶,我們就要怎樣用馬桶?今人依據廣韻的理據何在?今日的人都讀屋蟬,正如今日的人都用抽水馬桶。

三、懂得古時讀音,才會體味到古代詩詞的押韻。

這和反駁乙反彈一一樣。有興趣去體味古代詩詞的押韻之人只佔少數,為何要為了一己的癖好而要所有人跟隨,把自己的癖好放在別人身上?

四、學習粵語拼音可算是增廣見聞。

學習任何東西都可算是增廣見聞,那我們還要開設多少考試?我們是否除了考語精外還要考魯迅精、核子彈精和胡錦濤精?這根本不是理由。

五、學習並不困難,只要一兩天的溫習就足夠。

這更不是理由。是否應該學習不是看一件事是否容易學習。歸根究底,再容易的事,如果學生覺得他不需要學習或沒有興趣學習,就應該有自由選擇不讀,而不是去滿足這少數人的癖好。我也可以說學習Frontpage不困難,那全校的同學也就去學Frontpage,做Frontpage精了嗎?

至於為何要考一個字的拼音怎樣寫(好像松下問童子那一題),更是連一點見得人的理由也說不出了,難道他們要所有考生去準備編中文字典?

由此可見,他們的理由全都站不住腳,最大的理由還是那少數人的癖好。中大究竟在搞甚麼?是不是有權力的人就可以呼風喚雨,漠視同學意見,隨意設立甚麼精甚麼精上同學身,搞得大家暈頭轉向?他們瘋了。有幾個人有這種正音癖好,就要全校的人跟著走,去學這些東西。明明大部分學生都反對要學這些,但就因為有幾個有癖好的人,全部人就要去學了。為甚麼會有這樣的制度?專制、蠻橫、不公平!

他們的癖好,不只浪費了影印的紙張、批閱考卷的時間,更嚴重和更可悲的是浪費了考生通勤的時間、考試的時間。這個時間資源不可小覷。納稅人如果知道他們的金錢竟用在培訓學生讀屋鹽之上,肯定會怒不可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