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很多人

 

2003-06-09

我們有很多人(一):分擔工作

香港人的工時近年越來越長,早上開工,晚上開工,假期又開工。即使以被部分人誤以為是優差的教師為例,每星期要上二十多節課,課外活動是二十多節課帶來的改簿和備課,還要兼任行政工作和帶領學生的課外活動,想找點時間鬆弛也沒有。只有那些不備課的老師才有可能鬆弛,結果是學生也齊齊鬆弛,在課堂裡悶得找周公。就連非牟利的教育界的工時也如此之長,利潤至上的公司則更不堪設想,辦公室比你的家還有更多你的呼吸,你的脫髮。

但,我們真的要工作這麼長時間嗎?失業人士這麼多,其實我們有很多人可以幫忙,可以分擔工作,何不減少工作時間,把部分工作轉予失業人士?這豈不兩全其美?既解決了失業人士的失業問題,也解決了有業人士的休息問題,有時間享受人生。

誠然,僱主並不願意付出額外金錢,多請人手來解決這兩層問題。但,只要把工作和薪金同時重新分配,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本來五名教師,現在可以改為用同樣薪金請六名教師,每人減薪百分之十六,但工作量也同時減少了百分之十六。這百分之十六的空閒可以安排在平日,比如每星期上少百分之十六的課,也可以安排為年假,比如每人的工作量不減,但卻可以輪流每五年放一次年假,一圓環遊世界或重返校園進修碩士課程的夢想。

如此一來,僱主並無損失,反而有賺。員工休息和進修的時間多了,長遠而言生產力即使未能提高,至少能夠維持,不會捱得油盡燈枯,越做越頹。顧客也有得益,以學生為例,由於老師有較多空間和精神備課,課堂的心思比以前多了,學生也無須再去周公那裡尋找心思了。


我們有很多人(二):工作的機會成本

可是,不一定所有僱員都願意接受減薪安排。他們即使沒有視錢為第一生命,也至少視之為三甲生命,只想在最短時間內賺取最多金錢。他們不會願意用一點金錢來換取餘閒和休息。

面對這個問題,有兩個解決方法,分別是短線和長線,兩者可以同時並行。短線方法是讓員工自由選擇。喜愛拼盡的教師可以選擇從前的薪金和工作量,喜愛有多些時間享受生活的另一批教師可以選擇新制的薪金和工作量,皆大歡喜。員工多的公司尤其可以實行自由制度,十多萬的公務員是最理想的試點,總會有一定數量的人想行新制。員工少的公司就比較難了,如果只有一人想行新制,其他人都想行舊制,那就改不了。

長線方法是改變社會的價值觀,讓大家意識到朝七晚十一的機會成本。除了可能會因為精力衰竭而加速衰老和懵董化外,太多的工作也會令你失去和親朋戚友見面的機會。健康、感情不比金錢重要嗎?而且也不是完全放棄金錢,大部分時間依然是去賺錢,只是減少了一小部分添在健康和感情上面而已。

不過,新制度暫時只能在中產階級推行。低下階層薪金已經非常微薄,著實沒有任何減薪的空間。問題歸根於僱主給予太不合理的待遇。


我們有很多人(三):對抗無良僱主

僱主未必會同意實行新制,雖然新制對他們有利無害。他們也許只會接納新制的減薪部分,卻維持同樣的工作量,以資源增值作為壓迫員工的漂亮藉口。

為甚麼員工總願意被僱主壓迫,日做十二個小時,領低至五千(甚或四千)的薪金?以香港的人口,僱員的數目遠遠比僱主多,沒理由這麼容易大群人被小撮人欺壓,這不就像《鋼琴戰曲》裡的猶太人嗎?如果僱主是這麼inconsiderate,硬要榨盡員工的所有精力令他們油盡燈枯,提早死亡,員工為何不反抗這樣的無良僱主?

要改善生活,要改善自己的一生,僱員必須學會團結,學會爭取合理的權益。僱主總會一面無辜,說要為股東賺取最大利益,要向股東交代云云。只是,一家公司除了要重視股東外,難道無須重視員工嗎?沒有員工,那有公司。

我們有很多人,多得可以互相幫忙,分擔工作,享受較舒適的生活。我們有很多人,多得可以攜手建設理想,建設一個工時合理、適合人類生活的未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