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概論講座摘要

 

 

講座摘要

講題:翻譯概論
講者:許淵沖
日期:二千年十月十一日
時間:上午十時三十分至中午十二時十五分
地點:NAH6
整理:謝冠東,由於學生普通話能力有限,並不保證全部摘要內容準確無誤。


1. 接棒工作很重要,美國隊在奧運四成一百失手,就是接棒工作做得不好。我今日來就是要做好接棒工作,把二十世紀我累積到的翻譯經驗,傳授給你們。

2. 翻譯工作,西方重等,東方重似。外語間的翻譯重等,因為這些語言彼此相似,university在法文就叫做universite,很相似,很好辦。但中文和他們就很有出入。例如中國有所謂的「外國語大學」,但就不適宜譯作大學,因為university有universal的意思,含有綜合性和普遍性,不會只是偏於外國語一門學問。從此可見university和「大學」並不等同,英文和中文很難等同。譯時只能求「似」。

3. 除了「等」、「似」外,錢鍾書先生提出了比「似」更進一步的「化」。這即是說要把中國東西化成外國東西,把外國東西化成中國東西。我們做翻譯時,能「等」就「等」,不能「等」就要求「似」同「化」。

4. 例子一: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large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Pride and Prejudice)

in possession of a large Fortune一般都譯作「有錢」,但這只是「似」,如果要「等」,需要一大堆詞語來譯(例如「有一大堆家產」)。從此可見外文中譯重「似」不重「等」。

single man一般都譯作「單身漢」,但這兩詞只是「似」,並不是「等」。英文的single man是中性詞,但中文的「單身漢」是含貶義,暗示這個人無人要,故這兩個詞是「似」,不是「等」。

wife也不好搞。譯作「太太」是劣譯,「娶太太」即是去娶已經結了婚的女性(別人的妻子),這顯然不是原文的意思。譯作「妻子」太文雅,譯作「老婆」太俗。譯作「娶親」就可以解決問題,這就是「化」成了中文。

truth不一定是真理,這裡應該譯作「道理」,兩者層次不同。很多人譯作「真理」,以為「等」,實不「等」。

書名也有問題,不少人譯作《傲慢與偏見》,但兩個詞語都太貶。首先pride這個字並不完全貶,例如pride可以是「你是我們的驕傲」。這裡如果譯做「高傲」會較好,也較切合故事主人翁的性格。另外,這個故事最後是個好結局,所以不宜用太貶的詞語。我覺得「成見」會比「偏見」好,貶義少一點。因為「成見」可以有謙恭的意思,例如謙稱自己有成見。

5. 例子二:It was remarked that the clock began to strike, and I began to cry, simultaneously. (David Copperfield)
譯文一:據說,鐘聲一響,我也開始哭,兩者同時。(董秋斯)
譯文二:據說那一會兒,當當的鐘聲,和呱呱的啼聲,恰巧同時並作。(張谷若)

首先談談書名,如果要「等」,Copperfield就譯作「銅錢」,David就譯作「大衛的」;「等」顯然行不通,只能求「似」。第一個字It,如果要「等」,就要譯作「它」,但這不是中文。

兩個譯文都做到「似」,但是他們譯simultaneously都譯得好奇怪,不似文學,沒有做到「化」的地步,有翻譯腔。譯做「不早不晚」就是「化」了。

譯文三:據說鐘聲當當一響,不早不晚,我就呱呱墮地。(許淵沖)

「不早不晚」不可以放在句末,要放在句中才自然。這也是「化」。

6. 「化」把很多不可譯的東西都譯出來。好似Ulyssis這本天書,用一些怪字例如 ‘yo’ 同 ‘nes’,實際上是要表示世上沒有絕對的是非這種思想,所以世上只有 ‘yo’ 同 ‘nes’,沒有 ‘yes’ 同 ‘no’。這些要「化」才能譯出來。

7. 「化」連回文也可以譯。例如拿破侖的名句 ‘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 就可以譯成「不到俄島我不倒」。(兩邊相等,俄字有人字旁,倒字又有人字旁。)


字數:約一千三百字

 

返回翻譯專題